按钮文本
基因测序投资机会梳理
来源:紫金港资本 | 作者:goldportcap | 发布时间: 2015-11-17 | 1306 次浏览 | 分享到:

作为生物科技领域的焦点之一,基因测序一直没有离开过全球投资者的视线。标普道琼斯指数公司周四宣布,美股基因测序龙头Illumina(NASDAQ:ILMN)将在11月18日美股收盘后取代化学/生物试剂生产商Sigma-Aldrich(NASDAQ:SIAL),成为标普500指数成分股。考虑到相关技术的成熟性,临床应用的可行性,以及下游应用领域的多样化,预计基因测序领域会先于细胞治疗为资本市场带来回报。


一、行业规模及增速


行业方面,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从2007年的800万美元增长至2013年约45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超过20%的增速,至2018年将达到约117亿美元。Markets and markets预测中国的基因测序产业2012-2017年间CAGR有望达20%-25%。


、产业链


基因测序全产业链划分为上游的测序仪器与试剂耗材市场,中游的基因测序服务市场和下游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市场。中下游市场面向群体包括医院、药厂、科研机构以及消费者等,可分为医疗和非医疗(环保、农业等)两个领域。


表:产业链特征




上游目前主要由欧美公司垄断。测序技术的发展一共经历了四代,二代测序凭借通量大、精度高、价格相对低廉等优势成为目前的主流测序技术,包括Illumina的Solexa和HiSeq技术,Life Tech的Solid技术和Roche的454技术,其中Illumina占最大市场份额约70%。第三代Pacific Biosciences公司的SMRT测序技术。第四代测序技术正向着测序仪器体积更小的方向发展,如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公司的MinIon纳米孔单分子测序技术。


国内部分企业也开始进行国产测序仪的研发,也看到一些成果。比如紫鑫药业与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合作开发的中国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实用型国产测序仪BIGIS系统于2015年8月7日正式问世(数据通量与roche454相当),填补了我国在基因测序产业链上游的空白。此外,2015年10月18日,华因康举办了“863项目成果交流会暨华因康基因测序仪产品发布会”,其自主创新且的临床应用基因测序仪HYK-PSTAR-IIA正式亮相。此外,也有一些国内公司开始研发三代测序仪。10月底,由南方科大主办的基因测序研讨会上,深圳瀚海基因公布了其研发的专门用于临床的第三代单分子测序仪GenoCare原理样机。


中游测序服务是市场最大,门槛最低,竞争也最激烈的部分。美国大型的测序服务公司有:Sequenom, CardioDx和Foundation Medicine等,国内的主流测序服务公司有华大基因、诺禾致源、贝瑞和康、达安基因以及北陆药业等。不同公司根据提供服务的内容有所区分。


紫金港资本认为,从应用领域来看,目前主要有无创产前诊断,肿瘤诊断与治疗、遗传病风险评估和辅助生殖等。其中无创产前诊断较为成熟,肿瘤诊断与治疗预计很快将商业化,遗传病风险评估市场仍需要培育。肿瘤诊疗领域潜在空间最大,目前国内有接近200家公司在做二代测序,一半以上都与肿瘤有关,主要是靶向用药检测、还有肿瘤易感基因检测。靶向用药指导一般是这类公司的起步点。尽管参与者众多,但真正活跃的公司也仅十余家。


表:主流测序服务公司及涉足领域



中下游市场结合非常紧密,测序服务公司往往也会提供有偿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服务。下游数据有效分析的三要素包括高性能计算平台、专业的分析软件和高质量的大样本数据库。数据分析的有效性将决定下游市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现阶段生物信息学技术可以对基因组学数据进行初级分析,主要集中在分析人体基因组的SNP和Indel检测,而分析SV和CNV则受限于样本量较少和NGS测序技术的局限性,无法使用精确的数学模型将上述变异与样本表型相关联。


三、投资思路


1、全产业链布局的龙头达安。


2、因国内公司主要集中在服务市场,而服务市场中耗材是很大的一部分支出,包括芯片、试剂盒等,建议关注达安、千山药机(自主研发高血压基因芯片)。


3、业务协同性较大的关注迪安诊断,北陆药业,中源协和(投资近5000万筹建基因检测相关技术研究公司),荣之联。


4、转型坚决的,关注新开源。


5、涉足产业链的其他易活跃个股,仟源医药(基因保存业务)、昌红科技(华大和赛默飞世尔的基因存储板供应商)、紫鑫药业(与中科院合作研发测序仪)。


从产业链布局的角度来审视,综合考虑业务协同度、产业链可延续性、以及行业地位,紫金港资本认为,可长期重点关注四个标的:达安基因,迪安诊断,北陆药业,新开源。从交易角度可关注仟源医药,市值小,容易反复活跃,可作为波段交易的标的。


注:本文为紫金港资本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