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灾3.0体检报告:个股惨烈度完爆2008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
作者:goldportcap
|
发布时间: 2016-01-27
|
459 次浏览
|
分享到:
尽管午后沪指上演V形反转,最后收于2735点,但是自开年以来的18个交易日,沪指暴跌逾20%,很多个股跌幅超过50%,已经让众多投资者损失惨重,不断抄底不断被套!
尽管午后沪指上演V形反转,最后收于2735点,但是自开年以来的18个交易日,沪指暴跌逾20%,很多个股跌幅超过50%,已经让众多投资者损失惨重,不断抄底不断被套!
投资者疾呼,A股的底到底在哪里?
要弄清楚A股的底究竟在哪里,就需看清A股从去年6月见顶5178点以来的调整性质。有投资者将沪指自去年6月12日阶段性见顶5178.19点以来的一路下跌行情,划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戏称为股灾1.0、股灾2.0、股灾3.0.
那么,这三个阶段是如何划分的,各自有什么特点?谁是A股不断上演千股跌停“惨剧”的元凶?在这三轮股灾调整中,哪些资金最受伤,被包了饺子?
下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通过详细的数据整理及分析,对5178点以来的A股调整进行一次“体检”。
2015年6月至今股灾已由1.0升至3.0
近日,随着股指持续下跌,一些网友也在寻底过程中审视指数下跌的特点和阶段。他们认为,自2015年6月12日沪指阶段性见顶5178.19点至今,大致出现了三段急跌:
第一段发生在2015年6月12日~7月9日,19个交易日最多跌了1804.65点,最大跌幅34.85%,被称为股灾1.0行情;
第二段发生在2015年7月24日~2015年8月26日,24个交易日最多跌了1333.74点,最大跌幅31.87%,被称为股灾2.0行情;
第三段发生在开年后的1月4日至今,18个交易日最多跌了900.39点,最大跌幅25.44%,被称为股灾3.0行情。
事实上,股灾1.0行情和股灾2.0行情的特点就是去杠杆,具体表现为绞杀融资盘,清查配资、限制股指期货与融券做空,上述杠杆资金皆遭到清理。这些杠杆资金既是2015年上半年疯牛的推手,也是两轮股灾的买单者。
那么,当时的去杠杆化究竟进行到什么程度?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
在股灾1.0行情开始的2015年6月12日,沪深两融余额高达2.23万亿元,这轮行情末尾的7月9日,沪深两融余额降至1.44万亿元;
在股灾2.0行情开始的2015年7月24日,沪深两融余额为1.46万亿元,这轮行情末尾的8月26日,沪深两融余额降至1.11万亿元,并迅速在之后的第5个交易日(9月2日)跌破万亿元大关。
开年18天4次千股跌停完爆2008大熊市
那么,自2016年1月4日至今的“股灾3.0”阶段,又呈现了什么新特点?
讨论某一个概念是否成立,最好的办法是用数据与历史说话。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A股2008年超级大熊市,对不少老股民来说,算是记忆犹新。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2008的熊市大跌和5178至今的调整,进行了详细对比:
在2007年10月见顶6124点以来的急跌中,从沪指月K线看,单月跌幅最大者是2008年10月,当月累计下跌24.63%;而2016年1月至今的18个交易日,沪指累计下跌22.71%。
由此可见,从月跌幅来看,今年1月股灾3.0行情与2008年10月最有可比性。
今年1月的股灾3.0行情,在多个方面都表现得比2008年10月那轮大跌更凶猛:
第一,从个股表现看,2006年1月4日~1月27日,沪深两市跌逾30%的个股高达1426只;2008年10月,跌逾30%的个股仅为514只。
第二,A股今年开年的18个交易日就出现了4次千股跌停,平均每4.5天就要摊上一次。而2015年6月12日沪指阶段性见顶5178.19点以来至2015年末,A股已出现10次千股跌停。这在2008年是无法想象的情况,因为2008年全年,A股上市公司仅有1800多家。
第三,从全球主要股指年初至今的跌幅来看,截至今日(1月27日)收盘,即便A股盘中上演“惊天V形反转”,但深成指、沪指和恒生指数仍分别以25.60%、22.71%和13.06%的累计跌幅位居全球主要股指跌幅榜前三名。
而2008年全年,虽然沪深300指数跌65.95%、沪指跌65.24%,但却没有熊冠全球:当年,俄罗斯I.TS指数以72.77%的幅度位列全球主要股指跌幅之首,沪深300指数和沪指分列跌幅榜第3名和第5名。
股灾3.0谁最受伤?
前面说到,股灾1.0和股灾2.0行情的特点是绞杀融资盘和配资,所以广大融资者和配资参与者损失惨重,频频平仓,成为最后的买单者。
那么,从2016年开年至今的股灾3.0急跌行情中,哪些资金又遭受了重创?
首先是保险资金。
2015年6月12日(沪指触及阶段性顶部5178.19点)~2016年1月26日,上市公司公告的险资举牌案例一共57起。
然而随着开年后股指的连番下跌,特别是跌破第二轮股灾低点2850点,去年下半年加入增持大军,不断扫货上市公司股权的广大保险资金,也不幸成为被套者。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目前股价跌破险资举牌均价的案例一共40起(上市公司不同时候被同一险资分别增持,分别单独计算为1起案例),涉及26家上市公司和12家险资企业。
在目前股价跌破当时举牌均价的26家上市公司中,有7家的险资举牌方为前海人寿(实控人姚振华);有5家的险资举牌方是“安邦系”;还有6家险资举牌方是国华人寿。
除了保险资金,平时最安全的产业资本也成为股灾3.0的“买单者”。
近期随着个股的不断下跌,一些上市公司股东质押股份已经接近或触及警戒线、平仓线,被迫宣布停牌。
据证券时报报道,今年以来,一共有冠福股份、海虹控股、锡业股份、齐心集团和同洲电子等5家公司由于股价跌破股权质押警戒线而宣布紧急停牌。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注意到,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
2015年6月12日至今,共有1001家上市公司涉及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最新质押总市值高达2.04万亿元。其中,有27家公司质押股份数占各自总股本数的比例超50%。质押占比前5名分别是莱茵体育、美锦能源、九鼎投资、成商集团和泛海控股,上述个股累计质押股数占总股本比例分别为84.35%、74.67%、68.58%、68.02%和67.07%。